Time:   Pan Huining

中国人形机器人在全球行业中遥遥领先

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(记者陈聪)在北京举行的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,27个不同的人形机器人展示了各种类似人类的互动和技能,如做爱心手势、向观众眨眼、做饭、表演书法等,成为最受关注的展品。

多年来,全球科技创新巨头竞相推出类人机器人产品,并加速迭代。投资银行高盛预测,到2035年,全球类人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40亿美元。

中国凭借产业链、消费场景、数据库、政策支持等优势,正在成长为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不可忽视的活跃力量。

2022年之前很长一段时间,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还停留在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阶段,主导产品多为教育用小型机器人,还有少量用于实验、展览或表演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。

然而,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今年发布的《中国仿生机器人产业生态发展研究》显示,从2023年开始,该产业进入爆发期,产业规模激增至39.1亿元人民币(约5.49亿美元),同比增长85.7%。

上个月初,中国电动汽车品牌 Zeekr 的 5G 智能工厂迎来了新“员工”——由深圳市优必选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工业人形机器人 Walker S Lite。Walker S Lite 最大承重 15 公斤,可协助工人搬运工作箱。

该5G智能工厂是优必选今年合作的第四家汽车工厂。此前,该公司的人形机器人Walker S已在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蔚来、东风柳州汽车和一汽大众的工厂中投入工业运营。

业内人士表示,2024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走进车间的关键一年。

“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,有全球最好的产业供应链,非常有利于规模化生产高性价比的产品。”优必选副总裁焦继超表示。

据中国商业数据平台企查查数据显示,目前,全国机器人相关企业已近72万家,其中,生产整机人形机器人产品的企业已超过20家。

工信部下属智库赛迪顾问人工智能专家钟新龙表示,我国在人形机器人市场已经取得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的先发优势。

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表示,截至7月,中国有效机器人相关专利超过19万件,约占全球专利总数的三分之二。去年,人民网旗下一家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,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技术领域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,专利申请数量和有效专利数量均位居第一。

随着企业在人形机器人新赛道上不断前行,国家加大了对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。工信部发布的指导意见指出,中国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。到2027年,中国将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,相关产品将深度融入实体经济。

在政策引导下,全国各地区纷纷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。

去年底,中国首个专注于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、产品研发和应用生态的创新中心——北京具身人工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(HUMANOID)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。

该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表示,像HUMANOID这样的平台将与整个行业共享共同的突破成果,让更多的企业能够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”,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。

今年以来,浙江、山东、安徽、四川等制造业大省纷纷赶超,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中心。

“随着各方协同创新,以及政策、资本等要素加速聚集,中国仿生机器人产业也将进入创新活跃期。”科技投资专家王嘉宁表示,“一方面核心技术不断突破,另一方面产业也在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商业化道路。”

专家预测,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。据今年4月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报告显示,预计到2029年,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,占全球市场规模的32.7%。

“通过不断的积累、迭代、优化,我们有信心与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一起加速发展,并在该领域脱颖而出。”焦先生表示。


00-86-010-87760688

我们的工作时间及法定工作日9:00~18:00

Copyright of my website 2008-2019 International Metallurgical Resources Association